基于这一信念,上世纪五十年代,通过公有化运动建立大量国有企业、集体企业。
特别是如何降低这一平均余命超过15年的老年群体的医疗费用,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大问题。在这个环节上,政府必须进行强制性的干预,否则真正意义的互联互通是无法实现的。
也确实收到了扩大内需与干部、职工满意的双赢效果。二、消除房地产泡沫,规范预算制度早在90年代初期,我就和搞农村问题研究的同志说过:在平均一人一亩三分地的情况下,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城市化。政府放弃了自己规范市场、干预垄断因素的责任。大象说:我不称霸,狼说:我怎么能相信你呢?四、不承诺看病免费,坚持预防为主我这个经济学博士担任了10年的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,其间社会部只干了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,那就是通过对医疗改革的反思,使政府重新认识自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服务责任。那些为房地产泡沫叫好的人,忘记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:房地产利润的本质是地租,由其他产业的利润转化而来。
马克思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准确地描述了全球化的前景:它是以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为前提的。在最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,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加上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只能推高证券市场和房地产的泡沫。东京最密集的地区,地下5层地铁,5层地铁底下第6层修地下高速公路,上面是100层、200层的楼,现在是说把横向的流动改成纵向的,不是从郊区住到进城上班,是从高楼下楼上班,然后再下楼就进电影院、进餐厅了,进地铁。
其实质的动作不会那么太多,它是一个慢变。各位关注一下,这里中国土地少、人口多,这种事情还需要多少钱进去?所以我也不主张随便批投资过多,你只要有回报投资就投吧,反正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国家,你还得在这个国土里头好好放钢、放水泥、放石头,且放呢,早着呢,不用去发愁。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天中国讲故事的人才英雄辈出,为什么讲故事?我的理解是讲故事要把钱讲过来,要让蜂蜜向我这里流,这是今天讲故事的含义。但是要注意,我们在做业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个指标,就是你用名义货币还是真实货币,用不变价算还是用可变价算?可变价算一定要多算一点,否则你就会因此把自己卡住,实际上会超出了名义货币,这么几万亿货币推出去以后物价总水平一定会推高的
对于中国的金融问题,我们需要从一个更宽的角度来看。在一定意义上说,相对贫困化不可避免,这是改革和发展必经的阶段。
两年前,香港对于与大陆合作建设经济开发区没有兴趣,现在则积极性很高,就可以看作一个例子。另一方面,国有企业没有彻底改革,但是国有企业仍然是贷款大户,结果导致中国创造产值和就业的部门无法获得金融资源,而不创造产值的部门又占有过多的金融资源。加上政府政策的作用,不断地推进改革,中国就能够实现带着问题增长,在增长中解决问题。拉大是正常的,拉得太大则需要进行调整。
中国几乎所有的竞争性领域都已向民营经济开放了,而银行领域仍然由政府严格控制。改革之初,中国有80%的农业人口,因此基本还是农业社会。但是,不能因此否定收入差距拉大这个过程。当然我们需要做的是采取一些措施来遏制贫困化的过快发展,特别是现在要开始考虑遗产税、累进所得税,希望富人多交点税,为社会多做点贡献,搞一些对穷人的转移支付。
从80年代中期开始,中国实行拨改贷政策,政府不再给国有企业拨款,初始投资和补贴等都由银行贷款。如果说中国有金融危机的话,也不是类似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外部风险,而是在于内部,即银行坏账太多导致的信贷萎缩问题这个金融危机其实已经发生。
需要注意的是,绝对贫困化不等于是绝对贫困,那是一个表态的概念,指一些人的收入不能满足基本的需要。中国经济为什么没有崩溃? 首先,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,因此像东南亚和拉美等落后国家一样,面临一系列的经济、社会和政治问题,如三农问题、贫困问题、失业问题、收入差距问题、法制不健全问题、市场不健全问题以及腐败问题。
中国的外债是比较低的,占中国GDP的比重是15%,其中短期商业外债只占到GDP的1%。绝对贫困化是动态指标,指的是一个人今天的收入按物质水平来衡量,绝对最低于过去的收入水平,而不论收入水平有多高。中国出口顺差每年超过200亿美元,经常帐户保持盈余,资本帐户上外国直接投资不断增长,并且外汇储备不断增长,已经达到2300多亿美元(今年有可能达到2600亿美元)。实施了四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每年发行1500亿特殊国债,到现在为止,中国的政府国债占GDP的比重不过16%(三月份人大公布的数字),16%在世界几乎是最低的。并且,中国仍然保持经济增长7%~8%,没有出现金融危机。因此,中央政府万不可排斥劳动密集型产业。
而绝对贫困化指的是哪怕是高收入者,只要其今天的收入低于昨天的收入,在经济学理沦的意义上,就是发生了绝对贫困化。这同时提醒我们,不要在不良资产的存量上做文章,比如债转股,而是应该在金融资产的增量上做好文章。
在市场的作用下,各个地区或者主动或者被动地寻求市场的一体化。但其实这两个问题,情况不太一样。
中国已经进行了20年的改革。即使现在,意大利的政府债务占GDP仍然达90%。
可以说在银行的坏账方面,中国算是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。如果加上从银行转到资产管理公司的1400亿元资产(扣除出售部分,还剩1300亿元),坏账总额大概占GDP的40%。根据最新的数据,中国的银行存款已经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。正因为这个原因,中国即使有很高的银行坏账,但是却没有那么大的金融风险还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。
如果能再用50年解决这些问年时间建立起一个市场经济,仍然算得上一个伟大的成就。面对这么多的问题,中国金融改革的出路在哪?如果一方面能严格控制国有银行坏账的增长,一方面继续保持经济增长,并为金融资产寻找新的增长点,这样要消灭当前的坏账其实并不是很困难。
从经济学角度上讲,一个发展中国家是缺资金的国家,拥有如此数量的外汇储备并不合理,更多的是起到金融保险的作用。此外,资本市场从一开始就是为国有控股企业融资,而很少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渠道。
而由于我们不是一个高度工业、高度国有化的经济,改起来也就相对容易,比较容易实现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的增长,实现在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改革。难题之三:地区差距中国的地区差距很严重,但是,地区差距并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崩溃的原因。
中国目前有一大部分人属于这种状况,包括农民、许多工人,虽然这么多年来生活水平都在提高,但是因为社会上有别的人收入增长速度更快,也会感到自己相对贫困了。即使全世界的制造业都移到中国,也许尚且不够消耗中国的劳动力。俄罗斯和东欧等转轨国家,在改革之初已经是经济高度工业化、高度国有化的经济,90%以上的人口都是国有企业职工,100%的人都享受社会福利。因为企业可以不考虑农民的就业问题,而是只关注盈利与否,但是,这些问题最后都是中央政府的问题。
两者之间存在的差额是什么?正是那40%的坏账。所以,中国的国债占GDP的比率是较低的。
这类问题与其他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家相似,有国有企业、国有银行、计划控制、政府审批、政府体制和法律结构等问题。但是,即使中国成了科技中心,也还必须是制造中心,否则,几亿农民进到城里干什么?做工程师?不是,还是得做制造业。
而国有企业目前创造全国30%的产值,却获得70%的金融资源。大多数人对于收入差距拉大之所以反感,是认为贪污腐败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源。
本文由自由放任网发布,不代表自由放任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4ws2q.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.org/qbax4/8640.html